节约就是增产,让反餐饮浪费蔚然成风
发布日期:2024-12-09
浏览量:664
节约就是增产,让反餐饮浪费蔚然成风
在食品浪费问题愈加严重的今天,节约粮食、减少浪费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。2024年11月25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》,以及12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《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规范营销行为指引》,为我们描绘了节约粮食、反对浪费的政策蓝图。两份文件相继发布,明确了国家对制止餐饮浪费、加强社会节约意识的高度重视,表明了从制度到实践,从个人到餐饮企业,各方面共同努力推动这一战略的决心。
食品浪费的严峻现实
据《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》显示,我国的食物损耗浪费率高达22.7%,其中包括粮食、蔬菜、水果以及肉类等多种食品。2022年,浪费的食物总量达到4.6亿吨,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.88万亿元。这一数字不仅令人震惊,也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民生带来了严峻挑战。粮食和食物浪费不仅是资源的巨大浪费,也使得我们面临更加复杂的粮食供应压力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在推进粮食生产的同时,实施了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的战略,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,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3000亿斤,并在之后的几年保持稳定。然而,尽管粮食产量稳定增长,食品浪费的问题依然突出,制止浪费的任务依旧艰巨。
法律与政策的双重推动
在粮食安全形势愈加严峻的背景下,国家开始采取更加明确和系统的措施来应对食品浪费问题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》自2021年起正式实施,标志着我国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反食品浪费的责任。随后的多项政策文件,如《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》、《关于进一步做好制止婚宴餐饮浪费工作的通知》和《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规范营销行为指引》等,进一步加强了对餐饮行业、外卖平台的管理与规范,推动了各项反浪费措施的落实。
其中,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外卖餐饮浪费防范指引,明确要求外卖商家不得发布暴饮暴食或量大多吃的宣传内容,呼吁商家优化满减优惠机制,防止诱导消费者过量点餐。这些措施的出台,使得反餐饮浪费在社会各个层面得到了更加积极的推动。
反餐饮浪费,人人有责
制止餐饮浪费,除了政策和法规的严格约束外,更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。从餐饮企业到外卖平台,再到每一位消费者,都应当树立节约意识,行动起来,做出改变。
外卖行业作为目前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的领域,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极回应。许多外卖平台推出了“小份菜”选项,设置了“光盘有礼”等激励机制,倡导消费者根据实际需求点餐,避免过度点餐造成浪费。尽管如此,仍然有一些商家未按要求明确标明菜品分量或做出过量诱导,导致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食物量,从而造成浪费。因此,外卖平台和餐饮商家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透明化机制,帮助消费者理性点餐。
除了外卖领域,传统的婚宴、自助餐、单位食堂等场所也是浪费的高发区。特别是在婚宴和自助餐中,由于过量准备食物,很多菜品在食用后被丢弃,浪费现象较为严重。在这些领域,通过合理规划菜品分量、限制无节制的菜品点选、加强现场管理,均能有效减少浪费。
从个人做起,推动社会风尚转变
反餐饮浪费不仅仅是一项政策任务,更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应当自觉遵守的社会责任。从个人角度看,“光盘行动”应当成为每一个家庭、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。我们要从点滴做起,做到不浪费一粒米、不浪费一块菜。无论是外出就餐,还是日常家庭用餐,都应秉持“适量点餐,适量食用”的原则。
与此同时,我们也要从文化层面引导公众树立节约为荣、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。通过媒体的宣传、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倡导,将节约的观念深入每个人的心中,让“光盘行动”不仅仅停留在行动上,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一种社会文明的新风尚。
结语
制止餐饮浪费,节约粮食,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,更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无论是政策引导、法律约束,还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,最终目的都是让“节约就是增产,浪费就是贫困”的理念深入人心,形成全民共识,让反餐饮浪费蔚然成风。每个人都应从自己做起,从小事做起,成为节约粮食的践行者、宣传者和守护者,共同为国家的粮食安全、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
(来源:央广网评论员 牛谷月)
上一篇 : 日销1300万份!第四届中国·重庆小面文化节北京推介会在京举行
下一篇:重庆市小面协会邹秘书长给你的一封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