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观点(一) | 黄海部长助理、傅龙成副会长在“大力提振消费,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”专家座谈会的发言(摘要)
发布日期:2025-03-17
浏览量:229
2025年3月14日,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召开“大力提振消费,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”专家座谈会。专家们围绕宏观形势、国家政策、产业发展、提振消费等主题,阐述观点,提出建议,进行交流。
商务部原原党组成员、部长助理黄海: 尽管近两年餐饮业收入增幅变动很大,但餐饮业收入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,一直非常稳定。2024年11.4%,2023年11.2% ,疫情前的2019年11.4%。当前,服务消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商品消费,在这种大趋势下,餐饮业销售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,必须坚定信心。 提升质量,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。 一是要进行产品创新。提供“性(色香味)价比”、“质(安全、绿色、营养)价比”更优的产品,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,价有所值。可以买贵的,不能买贵了。要适应大健康消费潮流。预计到2035年,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将超重甚至肥胖。国家推出“体重管理年”三年行动,明确提出“推进健康餐厅建设”,“餐饮业合理膳食”。要提高餐饮的文化含量,讲传统,讲民俗,讲故事。 二是要进行场景创新。增强互动;渲染氛围(沉浸式表演体验);体贴周到(适应小型的、新型社交餐饮需求)。 三是要加强业态创新。很多超市正在进行“中央厨房前置+档口现制+餐饮区联动”试验,将生鲜食品或熟食品的加工过程和消费者堂食,集中在卖场。餐饮企业要抓住机遇,主动参与。超市提出调节生鲜老三样(蔬菜、水果、鲜肉)和新三样(熟食、面包、餐饮)的比例关系,前者盈利难度大,又很难差异化,但可以吸引流量;后者适应新的消费需求,容易做出差异化,有利于创造利润。
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傅龙成: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5年9项重点任务中,大力提振消费,提高投资效益,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位列首位。各地党委、政府、各级商务部门,广大流通企业和社会组织都要将扩内需促消费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。促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,事关就业、居民收入、社会保障等宏观经济、社会发展各方面,也与流通领域优化服务、创新业态等各方面密切相关。 中国商业联合会结合工作实践和行业调研,提出促进消费、提振消费的政策与工作建议: 一是改善预期,增强消费信心,此为当务之急。中央提出要稳定预期,激发活力,不仅针对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,同样也适用于当前消费市场和广大居民的消费信心。 二是促消费要分类施策。适应我国现阶段消费提质升级而且差异化明显的客观趋势,区分不同消费对象,采取不同举措。 三是顺应我国居民生活服务性需求持续增长,不断增加和丰富优质服务产品的供给。除了传统的、花样众多的生活服务项目,养老、康养、休闲、旅居等新兴服务性消费项目,需求持续增加,势头不减,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,需要增加供给加快发展。 四是加强融合性消费。当前在消费经济活动中,传统业态界限被打破,商业,包括生活服务、餐饮、文化、体育、旅游、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,方兴未艾。 五是不断创新业态,构建新场景,推出新的促消费题材。如夜经济、冰雪经济、银发经济、她消费、网红打卡,组织开展各类标志性促销活动,举办节庆会展等有效实用的各项措施,营造气氛,增加烟火气,促使消费更加活跃,不断丰富消费形态。尤其是餐饮业,聚人气,吸引消费者,广受关注。 六是落实好存量政策,实施好增量政策。要通过各方政策联动共同发力,让广大流通企业和消费者得到实惠,增加消费欲望,促进市场活跃繁荣,进而促进流通业高质量发展,增加广大消费者的福祉。 七是支持实体商业发展。中国网络购物经过多年快速发展,近几年增速放缓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不升反降。各类实体商业对就业、居民生活、市场繁荣活跃及城市面貌关系密切,仍是目前商业的主力业态,难以取代。金融、财政、税收、发改、建设等各方面要致力于扶持实体商业,缓解其困难。
上一篇 : 凝聚巾帼力量 |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组织专题学习迎“三八”
下一篇:“315消费安全大会”在京召开